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圆 民族行——天工青马民族团结实践行(临沧篇)

发布时间:2024-07-17文章来源:统战部浏览:937

天工青马民族团结实践行

(临沧篇)


暑期社会实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天工青马以“携手同行,铸牢民族团结之魂”为主题,组织“同心圆 民族行”暑期“三下乡”研学实践活动。团队奔赴云南多地,深入了解和体验少数民族风情与多彩文化,将一路的研学收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手拉小手

   7月9日,实践团成员来到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糯良乡南撒小学。这所坐落在佤族聚居的山区学校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初等教育服务。学校拥有教师10余人,在校学生约200人,学生大多来自当地的佤族家庭。

   近年来,学校得到了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教育教学、校园设施和环境建设等方面不断努力提升。在与学生们的互动中,团队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孩子们纯真的笑容给团队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与班主任老师的深入交谈中,实践团了解到边疆地区的教育得到了重点关注,孩子们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教育资源也在不断优化配置,相信孩子们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团队成员带着准备好的礼物,将零食、书籍等赠送给小朋友们。小朋友们蹦蹦跳跳地排队领取,开心地接过礼物,拿着自己的作业本找成员们签名留念。实践团负责人王巧妍鼓励大家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去看更大的世界,汲取更多的知识。团队成员还和小朋友们交换联系方式,希望今后保持联系,并争取更多交流机会。

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在彩云之南,沧源西行数十公里,有一处最原始、最自然的古寨,山峦环抱、茅屋丛立、小径通幽、竹楼静耸。千百年的岁月流逝,这里犹如亘古不变的标记,在蓝天、白云、高山、溪流之间静静地诉说着佤族人民传诵千年的司岗里神话。

——《印象翁丁——中国最原始的部落》

来自 中国国家地理


“翁丁”在佤语中的意思是云雾缭绕的地方,又有高山白云湖之灵秀的意思。进入村落,映入眼帘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和郁郁葱葱的森林,仿佛置身于一幅天然画卷之中。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报道翁丁,称它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据当地人介绍,翁丁村共有120项文物,其中105项是传统民居建筑群,15项是历史环境要素。这里保留了完整的佤族传统杆栏式茅草房及各式建筑,也完整保留了原始佤族的风土人情,可说是一个活生生的佤族文化博物馆。

7月10日,成员们走进中国佤族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态村落中,一路上边听边记,了解学习了民居落地房、干栏式房屋及附设建筑粮仓房、木鼓房、撒拉房、梅依吉祭祀房以及寨门等建筑风格的区别和特色。

   2021年,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10位老支书向习近平总书记致信,汇报佤族人民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的情况,表达了世世代代跟着共产党走、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的坚定决心。习近平总书记给老支书们回信,勉励支书们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一位爷爷向团队成员们介绍,收到回信以来,在老支书们的带领下,乡亲们辛勤劳作,用实际行动诉说着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回信带来的振奋与激励。团队和他们一起感受“阿佤人民唱新歌”的喜悦与信心,一起憧憬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实践团成员分组进入村民家中,深入了解当地民俗文化。拉木鼓祭祀、传统服饰、民族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鼓和短笛,实践团被佤族独特的文化和佤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深深地打动。

   临别之际,团队成员品尝了村民赠送的佤族古酒,欣赏了青春活力的甩发舞蹈。载歌载舞把酒言欢,佤族人民用热情拉近大家的距离,用歌谣寄托着自己的情感。团队沉浸其中品尝着古酒的美味,分享着生活的喜乐,感受着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和力量。

古老傣寨的新活力

 一点一点把纸浆撕开,用双手迅速将水中的纸浆搅开,再用均匀棒拍打纸浆……7月11日实践团队走进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芒团村,亲眼见证了一片片构树皮是如何在傣族老人手中变成了一张张白棉纸。

 造纸,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芒团傣族手工造纸技艺传承东汉蔡伦造纸的完整工序,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堪称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芒团村是一个以傣族为主的村庄,全村户户掌握造纸技术,因盛产白棉纸而闻名。这个村落将傣族独特的造纸工艺带到了大众的视野中,并于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芒团村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造纸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汗水的过程,从蒸煮原料、捣浆成型到晒干成纸,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傣族人民的心血。实践团成员围在傣族老人身旁,认真学习造纸的各项技艺。

 随后,实践团来到芒团造纸传习馆。馆内展示着不同民族的传统手工艺、传统乐器和古老的造纸技艺,精致的纸制团扇、纸制台灯和其他手工制品让人惊叹于手工匠人卓越的智慧和精湛的技术。每一位芒团村的村民都在用实际行动推动造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手工造纸技艺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手工纸在“纸”的范畴上进一步升华,纸产品被赋予历史传承、文化艺术、生态环保等丰富的价值内涵。

研学日记

 在糯良学区南撒小学的交流让我了解到孩子要想走出大山非常不易,教育可能是唯一的渠道。在党的教育政策支持下,当地教师每年会有机会去往天津北京等地交流培训,有效提升师资力量。与同学们的交流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边疆地区教育资源的巨变,也正因为我们有强大祖国的支持,才成就了如今温馨幸福的学习乐园。

——研学实践团成员方萌


 当我们站在翁丁原始村落的古老土地上,仿佛能够感受到时光在这里的沉淀和流转,这片村落不仅是佤族人民世代生活的家园,更是他们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悠长与文化的深厚,也让人对传统文化和自然生态的保护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当和佤族妇女们唱起歌谣,大家围成一圈一起舞蹈,我真实地感受到了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那场精彩的甩发舞表演非常震撼,它是我从没见过的舞蹈形式。舞者们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甩动着长发,展示出了佤族女性独有的柔美与坚韧。

——研学实践团成员景治


 在乡亲们的交流中,我认识到了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村民们灿烂的笑容和激扬的话语中无不体现着党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我更加坚定了要在民族团结建设中接力奋斗、赓续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

——研学实践团成员王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