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天工青马以“携手同行,铸牢民族团结之魂”为主题,组织“同心圆 民族行”暑期“三下乡”研学实践活动。团队奔赴云南多地,深入了解和体验少数民族风情与多彩文化,将一路的研学收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7月7日至8日,实践团在昆明参观了西南联大遗址、云南陆军讲武堂、云南起义纪念馆等地。
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旧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一二一大街云南师范大学内,是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在滇八年办学的历史见证地。这里完整地保存了西南联大原教室、西南联大纪念碑、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等历史遗存14处,是联大历史遗存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场所。
七七事变后,随着日本侵华战火蔓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相继被日军占领,南开大学被日军炮火炸毁。为保存中华文化教育命脉,三校被迫南迁,随着局势变化,学校西迁昆明。西南联大在昆八年,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广大师生高举“爱国、民主、科学”的伟大旗帜,“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积极投入到学术研究中,以一流的办学水准和学术成果,实践教育救国、读书报国,成为教育抗战、文化抗战的一面光辉旗帜,创造了中外高等教育史上不朽的丰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均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西南联大遗址,不仅是抗战时期教育史上的璀璨明珠,更是民族团结的生动写照。在那个烽火岁月,三校师生跨越地域、文化和民族界限,携手共筑学术殿堂,铸就了不朽的团结精神。时至今日它依然在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一心,方能共筑中国梦,实现民族复兴。
云南陆军讲武堂
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办于1909年,至1935年为近代中国输送了近万名军事人才,在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持续贡献力量,是名扬海内外的“将帅摇篮”“革命熔炉”。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开办军事学校,为人民军队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
如今,翠湖之畔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依旧保留着当初建校时的模样,见证着云岭大地的沧桑巨变,述说着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
云南陆军讲武堂,不仅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军事英才,更是民族团结与共同体意识的摇篮。在这里,学员们跨越民族界限,共同学习、共同训练,铸就了坚不可摧的团结力量。这份力量,如同讲武堂内的钢铁般坚韧,引领我们前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道路上,携手并进,共创辉煌。
云南起义纪念馆
云南起义纪念馆是利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昆明卢氏公馆建成的纪念馆。馆内采取场景复原、实物资料和展板相结合的形式展现了云南起义惊心动魄的经过,展示了卢汉不平凡的生平事迹,彰显了卢汉为了云南人民舍身为民、机智勇敢的精神,再现了云南和平解放的过程和取得胜利的意义。云南和平解放,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利用云南险峻的地理优势顽固坚守做最后顽抗的美梦,推动了蒋家王朝的灭亡,加速了全国解放和建设新中国的进程。
云南起义纪念馆,铭记着历史的辉煌与民族团结的力量。这里不仅是纪念起义先烈的圣地,更是展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窗口。在历史的洪流中,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书写了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壮丽篇章。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民族团结精神,携手共筑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云南的山水间,回响着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歌声,诉说着千年传承的友谊与和谐。实践团成员们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使命,继续深入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用心去感受、用爱去传递,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青春的土壤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