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我校干部师生热切关注会议实况,多渠道观看、了解会议进程,认真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学习领会全国两会精神,围绕教育话题展开热议。
民革西青工委天津工业大学支部主委、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孙亚娟
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意义重大,催人奋进。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重要成绩,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高位擘画今年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求真务实,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是一份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攻坚指南”,又是一张诠释高质量发展的“全景答卷”。民革工大支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围绕学校发展的中心工作,发挥支部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等方面担当作为,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市政协委员、民盟天津工业大学委员会主委、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黄东卫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和群众关切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快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这些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报告都给出了明确的安排,极大地鼓舞了人民干事创业的信心,增强了广大教师的幸福感与责任感,加快了我国实现教育强国的步伐。作为一名教师和一名政协委员,我要认真学习报告,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教育强国贡献全部力量。
民建天津市直属工委天津工业大学支部主委、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李航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要求高校锚定国家战略需求,在学科布局、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上实现突破。报告中“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提法启示我们,应打破传统课堂边界,通过校企协同、项目制教学等方式,培养兼具科研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动态监测体系”的完善要求高校建立多维评价机制,将原创性成果转化、社会服务效能纳入考核维度。作为一线教师,既要以“有组织科研”攻克“卡脖子”难题,更需在教育教学、学术研究中厚植家国情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国式现代化造就更多“大国良材”。
民进天津工业大学支部主委、化学学院教授 潘杰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格外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的深化部署。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但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的原创性突破仍须努力。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须从学科布局、评价机制、产学研融合等方面深化改革,以破解高端药物研发“卡脖子”难题。面对国家重大需求,我们应主动打破学科壁垒,推动生物医药与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深度交叉。我始终牢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使命,带领学生聚焦恶性肿瘤精准治疗难题,依托校企联合实验室和临床转化平台,将纳米药物基础研究与临床需求紧密结合,推动原创成果落地。
农工党天津工业大学支部委员会主委、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刘国华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农工党党员,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我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学校高质量发展奋斗目标,积极参与科研实践,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努力为大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积极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和学校“双一流”建设,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西青区政协常委、致公党西青基层委员会副主委、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刘星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划的关键之年。全国两会聚焦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从人形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到生成式AI技术突破,从智能纺织品研发到生物基材料应用,这些科技领域的创新实践恰与两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议题形成呼应。作为研究智能可穿戴电子纺织品的高校教师,我尤为关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实践路径。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在教学科研中深化“人工智能+纺织”交叉创新,推动智能可穿戴技术从概念验证走向产业化应用,以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使命,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纺织业高端化跃升贡献智慧力量。
九三学社西青基层委员会副主委、天津工业大学支社主委、工程教学实习训练中心副主任 王文涛
聆听了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深刻地感受到在过去的一年,在极为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全面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障民生和推进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立足本岗,主动对接时代挑战,高质量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秉承“爱国、民主、科学”的九三精神,履职尽责,更多深入基层,更好建言献策,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天津工业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处长(副主任) 赵世怀
高校不断深化与国外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人文交流与合作,既是扩大高水平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需要,也是实现高质量、特色化和内涵式发展的需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目标任务,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做好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外事工作的党外知识分子,我深受激励和鼓舞,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学校外事工作努力前行,做好重点工作,做出亮点工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国际交流与国际教育的有力支撑作出应有的贡献。
天津工业大学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王文洪
在全国两会上,“科技创新”成为大家的热议话题。会议期间,委员们围绕科技的前沿进展、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纷纷建言献策,其中“人工智能+”成为科技领域热议的焦点。“人工智能+”意味着将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并深入融入各个行业和领域,实现创新赋能。天津工业大学量子材料与器件研究团队将以“人工智能+”这个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建立天津工业大学“人工智能+新型量子材料”特色研究方向,把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引入新型量子功能材料研发工作中,努力将人工智能技术和材料研发与产业创新紧密结合到一起,提高新材料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为创新材料研发开辟新路径。